本帖最后由 古榆 于 2025-4-26 09:09 编辑
五棵树一中,原为榆树三中,后来通称为“老三中”。始建于1952年秋季。这所学校历经沧桑,是有着64年校史的老校,曾经显赫一时。鼎盛时有32个教学班,学生达2000人,教职工200余名。升学率曾超过百年老校榆树一中,拔得全县头筹,受到社会的好评。 五棵树一中从胜到衰。最后几年,干脆招不进生来,全校高中三年级只有91名学生,每个班30人。除了几个老师上课,大多数教师闲着无事可做。教育局曾从榆树一中拨去一年级两个班拯救,也没救活。最后,五棵树一中彻底黄了。新建的教学大楼在那静静地矗立着,夜晚,老师备课室的灯光不再亮着着了。 “老三中”从1952年-----1956年为第一阶段。 创建之初,生机勃勃!首届招9个班,学生450人,教职工29人。上级派来了会用人、懂教育的内行柴永堂、房少宗、黄景福来做校长。那时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,民主活泼。党在学校的作用是:保证、监督党员起带头作用;保证、监督行政任务之完成。 1955年,第一届学生初中毕业。后经过(外地)高中,考上大学的人很多。由于50年代教学抓得紧,师资质量大有提高,为以后开高中班课程,打下了良好基础。 1957年,学校设立了专职党支部书记,实行“一元化”领导。 1959年,“老三中”开始招高中班。第一期招一个班,50人。以后每届招两个班。到1962年,共招4届。1963年停止招高中。这四届学生的毕业时间分别是1962、1963、1964、1965 。 这一时段的升学率最高,多达百分之八十。
1963年,长春市教育学院在“老三中”搞了一次大型语文观摩教学。学院主任吕风悟、榆树县长李也平亲自坐阵指挥,并派来贺永新、胡丁一具体指导。由张文石、林宝枝、沈世荣三位老师讲课。评议会上,专家学者给予很高的评价。这次观摩教学给全县乃至长春市的语文教改树立了良好的典范。 到了1965年,为第二阶段。 1966------1977,为第三阶段。 1967年,上级派王玉章到“老三中”任党支部书记(一把手)。 国家恢复高考。(1978----1989)为“老三中”第四阶段。 1978年,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。恢复高考制度。“老三中”迎来了复兴时期。教育局派雷光烈任校长。雷到任后,雷厉风行,又恢复校长负责制,民主治校制度,重新制定各项规章制度。他要求全校师生弘扬“老三中”精神,重振“老三中”校风。口号:团结奋战,思想领先;提高三率(及格率、达标率、升学率);整顿校风,美化校园。 在重新建校上,雷校长的口号是:师生总动员,大战100天,建成新校园。雷校长亲自参战(瓦匠师傅)。师生齐动手,拆了两栋旧校舍,盖了两栋新校舍。32个班,班班有教室,人人有桌椅,结束了上午、下午两班倒。实现了学校全天上课。 1979年考上15名。1981年考上39名(翻了一番)。1984年考上75名。又翻了一番。1979-----1989,送进大学436名。 1990-----2015,是第五阶段,也是最后阶段。曾经有过两度辉煌的老三中,逐渐走向衰败,最后黄摊儿了。
老三中校长:黄景福 房少宗 、 柴永堂 、 雷光烈、 陈春林、 尹烈 教导主任: 蔡志刚 、 张文石 、 李忠勤 、 王景恩 、 崔永和 (注:2016年5月,笔者采访老三中教师张文石。张老师讲述并提供提纲,笔者整理。)
|